創新設計,育人共生
——沙市中學開展高二年級備課組長示范課活動
作者/來源: 秦宏梟 發表: 2025-05-14 16:18:27 瀏覽: 8838 次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實踐,充分發揮教師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4月份,沙市中學組織開展了高二年級備課組長示范課活動。語文、數學、英語等九大學科備課組長聯袂登臺,通過創新教學設計,生動詮釋了“共生共創”的課程改革理念,為全校教師呈現了一場教育教學的思想盛宴。
活動通過“課堂展示+深度評課”雙環節,全方位呈現了學校在共生共創課堂改革的探索成果,彰顯了深化教學改革的堅定決心。備課組長立足學科特色,精心設計教學案例,凸顯示范引領作用。

語文組羅圓成老師授課的題目是《給議論文裝上“邏輯芯片”》。 羅圓成老師以AI視頻導入,設置“饑餓感的缺乏”論題,講解并列式、層進式、對照式三種分論點寫作技法,帶領學生明確“饑餓感”論題下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總結出“三原則”(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和“五角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辨對象、會怎樣)。課堂講解幽默而細致,學生展示與教師點撥相結合,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組鄒振斌老師示范課的題目是《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同構》。鄒振斌老師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生動的教學環節中。課堂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流程,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點出發,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同構關系,讓學生在主動思考與探索中感受數學的內在美。課堂上,鄒振斌老師注重從細節處培養學生的解題習慣,重視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掌握。

英語組劉建軍老師授課的課題是《讀后續寫解析與思維點撥——以2025年1月浙江卷“Kevin勇尋真相”為例》。劉建軍老師詳細闡述考試要點,為學生構建清晰的寫作思維框架,并開展閱讀和寫作環節。在課堂分享與賞析階段,學生踴躍分享自己的作品,師生共同賞析范文,從情節的合理性到語言的準確性,深入探討、相互學習,形成了良好的學習互動氛圍。

物理組曹芳老師的習題課以工整板書展開氣體等溫變化的邏輯推演。通過手繪氣缸變徑示意圖,曹芳老師逐步構建受力平衡方程與狀態方程聯立模型。課堂創新采用“學生主講+教師輔助”模式:在分析豎直氣缸傾斜放置的難題時,學生從選取研究對象、受力分解、過程分析、規律應用四個維度進行推導演示,老師進行拆解分析,達到了師生共創的良好效果。課堂以板書推演鍛造學生物理建模的硬功夫,凸顯思維訓練的嚴謹性。

化學組尚邦全老師示范課的課題是《配合物》。尚邦全老師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配合物的概念、結構和性質,注重培養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和模型認知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課堂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生動詮釋了師生共創的課程理念。

生物課李維雄老師授課的課題是《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李維雄老師以“蘭花”為導入,從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菊花的組織培養三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主動探究,師生互動氛圍活躍。課堂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重難點,培養學生思維和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政治組于美波老師以試卷評講為載體,通過“數據驅動、學生主講、師生共創”的創新模式,展現了一堂高效生動的課堂實踐。課程設計緊扣“以學定教”理念,教師團隊在課前對試題錯誤率進行精準統計,篩選出高頻錯題和典型問題。課堂上,學生成為“主講人”,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自主分析;教師成為“引導者”,適時補充知識框架,點撥思維盲區。角色轉換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更讓課堂成為思維碰撞的舞臺。

地理組李錦春老師示范課的課題是《景德鎮還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李錦春老師以歌曲《青花瓷》為線索,巧妙地將課程內容分為“因瓷而興”“土盡而衰”“機遇與挑戰”三個篇章,引導學生們深入探尋景德鎮陶瓷產業的興衰歷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展示前期調查成果,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歷史組張紹開老師示范課的課題是《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張紹開老師引導學生理解近代人口跨地域轉移的概況和變化,認識文化認同困境。課堂注重情境化教學,教學內容豐富,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學科核心素養達成,選取地理、漫畫、小論文等素材組織教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研組聽課
數學教研組評課交流
政治教研組評課交流 本次示范課活動不僅展現了沙市中學教師團隊銳意創新的精神風貌,更標志著沙市中學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培育方面邁出堅定步伐。隨著“共生共創”理念的持續深耕,這片教育熱土正孕育著面向未來的教育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