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學報(62—3)
發表: 2010-08-03 10:31:00 瀏覽: 10059 次
沙市中學報(62—3)
頒獎辭:精練而優美的散文詩
語文教研組 張安群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一次次頒獎典
禮揭開帷幕,一個個故事震撼著我們。這些故事之所以能讓我們熱淚盈眶,與主持人精美的致辭是分不
開的。文采斐然,情辭懇切,使得頒獎辭像一首首散文詩,讓人的心靈在文學的河流中得到洗禮。是什
么讓頒獎辭有了如此動人的魅力呢?讓我們從實例中去欣賞,去學習。
一、 內容簡明扼要,構思匠心獨運
頒獎辭,即授獎典禮上介紹并評價人或物的致辭,是為了彰顯受獎對象的人格或價值并激起觀眾的崇敬
或喜愛之情。但人的一生何其漫長,事物特點何其繁多,所以致辭不能面面俱到,而應“取其一點,不
及其余”,化大為小,化繁為簡,選擇最感人的事跡或最鮮明的特點來以小見大。
人物頒獎辭多由兩部分構成:簡要概括生平事跡,高度評價其人生價值和人格魅力。如2003年感動中國
給日本律師團團長尾山宏的頒獎辭,“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
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作者擷取了為受害中國人而吶喊的事跡來代表老人漫
長而偉大的一生,簡要而典型;“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
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是對
其崇高精神的評價和贊揚,中肯而滿懷激情。
事物頒獎辭常簡介事物特征并揭示其價值,如2004 年“中國魅力城市”組委會給襄樊的頒獎辭,“這
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墻依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
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盛”從地理優勢、自然風光和人文特點三方面介紹襄
樊,“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今天,這里已經成為內陸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 由古及今評價其重
要地位。
二、 敘述描寫精要,抒情議論精當
頒獎辭一般篇幅短小,要調動觀眾或聽眾的感情,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如2004”感動中
國”給任長霞的頒獎辭,“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個女英雄”起句議論,給予人物高度評價;“掃惡打
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概述其事跡;“十里長街,白花勝
雪,挽幛如云”運用描寫側面烘托其人格,并隱含深情懷念;“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
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里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議論抒情揭示其精神實質。敘述、
描寫、議論、抒情交錯運用,讀來具體感人,讓人回味無窮。
有的頒獎辭卻在尺幅之間,事、情、理融為一體。如西藏邊防隊長索朗2005年入選“我最喜愛的十
大人民警察”,他的頒獎辭“如果說,喜瑪拉雅的群山是一個個手挽手的戍邊將士,那他就是山頂的一
面紅旗!他的高大并不僅僅在于曾經冒著生命危險解救過多少遇險的牧民,更在于他那讓人們難以忘懷
的、在風雪交加的邊防哨所中度過的八千多個日日夜夜。他用22年的美好青春,書寫著人們難以想象的
生命日記。平凡在這里就是一種崇高”巧妙地融敘述、描寫于抒情議論中,顯得文辭典雅,詩情洋溢。
也有的頒獎辭純用抒情和議論,讓人在飽滿深沉的謳歌中激起仰慕或向往之情。“如果說,華強北
電子街是一條河,她,曾經是這條河的源頭;如果說華強北商圈是一個舞臺,她,曾經是這個舞臺最早
的導演;如果說深圳電子工商業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她,就是看著這棵樹長大的園丁”,這是深圳
電子大廈入選2005年“蘊藏深圳改革開放歷史的十大建筑”的頒獎辭,全辭用三組比喻和排比層層推
進,巧妙揭示了電子大廈興起華強電子商圈、帶動深圳電子工商業發展的樞紐作用,精辟的議論中透出
濃郁情感、磅礴氣勢。
三、 句式參差錯落,修辭精妙典雅
頒獎辭往往長短句參差錯落,整散句結合,語言精美,音韻和諧。如2003年給巴金的頒獎辭,“穿越一
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 “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
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兩組整句中夾雜一個短句“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最后
以長句“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評價巴
金的獨特魅力,聽來氣勢貫通,節奏鮮明,情感表達流轉自如,富有音韻美。
頒獎辭還常運用邏輯嚴密的復句,如并列、轉折、遞進、因果、條件復句等。2005年“蘊藏深圳改革開
放歷史的十大建筑”給蓮花山廣場鄧小平雕像的頒獎辭,“這座山海拔不高,卻鐫刻著幾代人的精神高
度;山頂上的廣場不大,卻演繹著特區25年的滄海桑田”連用兩組轉折句,在語意的逆轉中讓人領略這
個建筑的不凡意義;“這里每天都有無數人登高:登高而懷人,我們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登高而望
遠,我們看見的是秋天的收獲”運用并列復句,含蓄典雅地揭示了雕像的歷史價值:因為曾有 “春天
的故事”,才有今天深圳“秋天的收獲”。縝密的語言引導人們透過人物事跡或事物表象去領悟其深層
內涵。
比喻、對偶、對比、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頒獎辭顯得生動而有內蘊。2002感動中國的煤礦
隊長張前東的頒獎辭,“他無畏、清醒、果敢,他的人格光輝照亮了黑暗的礦道,照亮了幾百個礦工的
生命,更照亮了人們的心靈”運用比喻、拈連、排比的手法,行文活潑,語言新穎,含義豐富,情感激
昂。
四、 情感深沉豐富,風格靈活多樣
因對象的事跡不同,頒獎辭的情感也不同,或熱情贊揚,或沉痛懷念;而致辭風格也多樣,或平易,或
華美,或哀婉,或明快……2004年感動中國給公安局副局長明正彬的頒獎辭“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
夠奪人心魄,那是因為鐵與血的交響。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販子面前,他嚇不怕,買不
動,難不倒;毒販子在他手下,過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為有他和他的戰友,人們才能享受陽光燦
爛”語言華美,氣勢充沛,贊譽之情溢于言表;“白芳禮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不久前離開人世。他生前
靠蹬三輪車賺錢支教,18年來,共捐出35萬元,資助了300名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讓整個社會為之感
動,為之汗顏” “老人支教的出發點很簡單:他看不得孩子們因為窮而上不起學”,“2005為了公共
利益年度人物獎”給白芳禮老人的頒獎辭在平實而沉痛的敘述中牽動我們深深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頒獎辭雖短,細細欣賞,卻也魅力無窮。當頒獎典禮逐漸成為熱潮的時候,請靜下心來,去品味那精彩
的致辭,讓我們在優秀事跡的感化中去升華人格,也讓我們在散文詩般的熏陶中去提高文學修養。
參考文獻:
2002 “CCTV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名單及頒獎辭
2003 “中華轎車杯”感動中國頒獎辭
2004 “大眾汽車杯”感動中國頒獎辭
2004年度CCTV中國魅力城市頒獎辭
2005年“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頒獎辭
2005年“蘊藏深圳改革開放歷史的十大建筑”頒獎辭
行走在夢想和現實之間
——十月段考后的學習反思
2004級(5)班 陳雨蒙
十月段考已經結束了,班主任按照慣例要求我們寫考后總結和反思。對于反思,以前總認為是浪費時間,
總是浮光掠影應付式地泛泛而談。今天,當自己真正沉下心思考來,認真的反思時,發現原來反思本身就
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過程.
首先,重視基礎很重要.此次考試雖然分數差強人意,但問題也還是暴露出一些,主要體現在課內知識
上。細細想來,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象語文的學習,我平時幾乎不在課本上下功夫,語文書從不帶回
家,考前一晚突擊背了兩段課文。因此,開卷頭兩道最基礎的語音、字詞題都錯了,這充分證明了我平
時對字詞等基礎的忽視。由是觀之,今后要多看課本,以加強基礎知識,對課本注釋尤其要注重理解記
憶。
其次是心態。 到了高三,在高一高二還學有余力的我一下子覺得作業很多,時間緊,精力差,而且周
圍會出現個一天能做7套試卷的強人,那簡直是對我自尊心地極大打擊,甚至還會有平時沒見他做多少
題卻每次測驗都名列前茅的人,那對我是更大的刺激。后來,平心靜氣的想想,其實大可不必在意。高三
人人自危,各人有自己的復習方式。只要掌握自己的學習規律和作息,帶出自己最適應的節奏,穩定自
己的心態就行。如果看到一個學習方式就學一個,只會事倍功半,最后一團亂麻。班主任沈老師為我們
定的班訓“因為專注,所以高效”,就是告誡我們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對于我來說,關鍵是把自己
的學習節奏帶得爐火純青。比如,每天定量練習,適當調整作息和狀態,只要堅持不懈,肯定會有成
效。別的不敢保證,至少在心理素質上你是穩定的,在考試時是有一定戰斗力和殺傷力的。
再次,課堂聽課一定要認真。此次考試數學試卷,有兩道大題是老師課堂上講解的習題的變體,上課
時,認為自己會做就沒怎么認真聽,忽略了老師講的題目的變體和遷移。反思之后,覺得老師的講解能
讓我們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知識,也會使我們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上課認真聽講比起自學來可
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會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或技巧,這些都是老師
多年經驗的精華,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習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最后,要更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要成功地自主學習,今后必須自己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同時也要與同學多交流,學習別人的好方法會給自己一些啟發。有時教師他會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中另一個關鍵就是合理安排時間,比如處
理作業最好用整段的時間;不要在課間趕作業;要安排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或看課外書;開始學習前先定
一個簡單的計劃,學習完后再回顧反思一下;錯題要及時訂正;不懂之處要及時請教;遭遇挫折時,不
要被沮喪淹沒,而要盡快振作起來;處于低谷時常常自我激勵;學習時靜心專注,心無旁騖;有進步時
適當給自己一點獎勵等等。堅持做到這些,我想每一天的學習生活都會非常充實。最后祝愿行走在夢想
和現實之間的自己明年在快樂中走向成功!
老師評語: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層樓,望盡天涯路”,
在每一個屬于自己的寂寂空間里,為了理想默默奮斗,那是一種幸福:充實的幸福;而當自己在燈火闌
珊處尋找到自己的理想后,回想那些經歷,那更是一種幸福:感動于自己的幸福。(沈一夫薦稿)
傳承與弘揚
語文組 趙五藝
在中央教科所的倡導與幫助下,我校正在開展“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習”的課題研究,這是一件可喜
可賀的事情。傳承千年文明,弘揚中華文化,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當下快餐文化、娛性文
化、消閑文化和物欲文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迷失著我們視野的背景下,重讀歷史、走進經典已成當務
之急。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載籍豐富,蘊蓄著無盡的寶藏,是我們走向現代化所憑借的精神支柱。簡
而論之,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如下特色:從哲學思想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是“入世”的,主張重視
現實,力求改善現實;從歷史動力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人及人的作用,“子不語怪力亂神”,
具有鮮明的反迷信色彩;從學術態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百家爭鳴、兼收并蓄、不拘一格,頗具開
放性;從功利目的來看,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群體利益和長遠的戰略利益;從生存條件來看,中國傳統文
化具有超越時空的廣泛適應性和強大的凝聚力。上述種種也許僅為淺陋之見,但已是說明中國傳統文件
的博大精深。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中國傳統文化歷盡劫難,受到了冷落乃至否定。粉
碎“四人幫”,“撥亂反正”之后,我國進入了社會轉型期:從封閉到開放的社會劇烈變動所引起的文
化失序和道德紊亂,使人們渴望重新認識和評估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力圖使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當今以
至未來社會生活中產生積極影響。這是近年來興起的回歸傳統的全球文化思潮在中國的體現。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云蒸霞蔚、博大精深。無數炎黃子孫受其熏陶;同時,中華兒女們又不斷地為
其增添輝煌。毛澤東同志說:“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遺產。”
歷史的潮頭不斷涌動,我們的民族正大步邁向現代化,傳統文化是否已成為過眼云煙、明日黃花?當我
們處于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我們在理智地審視歷史之時,是否感受到華夏傳統文化正如黃河、長江歷經
千回百轉而積淀的深厚偉力和壯闊氣勢讓人肅然起敬呢?今天,無論從個人修養還是到全社會的精神文
明建設,如果割斷歷史、拋棄傳統,便無異于離開我們腳下堅實的大地。作為現代中國人不了解中華傳
統文化的精髓,不知道如《論語》、《孟子》等等一系列歷史、哲學、文學的經典,不僅是知識結構方
面的一種缺陷,也難以在現代社會中得到更大的發展。
要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首先是學習、了解、理會其基本內容,
然后古為今用,服務現代,創造未來。
為此,我們借校報一隅,開辟“走進《論語》”專欄,以“原文、譯文、讀解”的方式,和全校師
生一步步走進圣人孔子的內心,走進儒學思想的核心,去感受那一份神圣,領略那一份睿智,擁有那一
份博大與深刻。
是為序。
2006、10、27于逸夫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