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第4周國旗下講話】守荊楚文化根,筑中華民族魂
作者/來源: 邵鳳鳴 發表: 2025-09-29 20:50:39 瀏覽: 659 次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2404班的雷中祺,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守荊楚文化根,筑中華民族魂”。
站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眺望東方既白的天際,我們仿佛能聽見兩千多年前楚地編鐘奏響的《九歌》遺韻,也能看見剛剛開幕的第二屆楚文化節上,那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9月20日,方特東方神話前,以鳳凰為核心意象的舞臺,融合赤紅、鎏金、玄黑三色,搭配原創楚音,再現戰國車馬出行、宇宙星空等場景,盡顯浪漫美學;主題煙花與無人機表演,讓歷代詩詞閃耀夜空,實現跨越時空的天地對話 。楚式迎賓禮、原創楚舞、戰國袍時裝秀,展現華夏禮儀與匠心工藝,“長江文化守望者”講述楚人精神,傳承楚文化的堅韌與創新。“拉美和加勒比使團荊州行”“國際青年長江行”等活動啟動,展示荊州與世界攜手的發展愿景,奏響楚文化發展新樂章。
荊楚文化,是刻在我們骨子里的精神印記。從屈原“上下求索”的執著,到張居正“革故鼎新”的堅定;從曾侯乙編鐘奏響的千年絕響,到荊州漆器描繪的絢麗紋樣,這些文化符號里,藏著楚人的智慧與風骨,更藏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密碼。它們不是博物館里冰冷的展品,而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溫暖記憶,是爺爺奶奶講的三國故事,是街頭巷尾飄著的米糕香氣,是課本里“朝飲木蘭之墜露兮”的詩意……這些融入生活的文化碎片,正是我們與家鄉、與民族最深的聯結。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守護家鄉文化,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或許是課余時翻閱一本《楚辭》,在“沅有芷兮澧有蘭”中感受文字之美;或許是走進荊州博物館,用指尖輕觸展柜玻璃,與歷史對話;或許是參與一次非遺體驗,跟著老匠人學做一塊荊州漆器,讓傳統技藝在我們手中延續。熱愛家鄉的文化,就是把“愛國”二字寫在具體的行動里——愛腳下的土地,愛土地上的故事,愛故事里的精神。這份對家鄉的深情,終將匯聚成對祖國的赤誠。
同學們,文化自信是民族的底氣,而這份底氣,就藏在我們對家鄉文化的珍視里。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大樹上的一根枝丫,枝繁葉茂,大樹才能挺拔。我們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人,用青春的眼睛發現家鄉文化的美,用行動守護文化的根,讓荊楚文化的光芒,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星河。
此刻,國旗飄揚在校園上空,也飄揚在我們心中。讓我們以少年之心,承文化之責:在學習中探尋荊楚文化的精髓,在實踐中傳遞家鄉文化的溫度,讓對家鄉的熱愛、對文化的自信,成為我們成長的力量。相信當我們守好荊楚文化的根,定能與千萬中華兒女一道,共同筑牢中華民族的魂,讓文化的光芒,照亮我們走向民族復興的每一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