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學報(48-1)
發表: 2010-08-02 23:49:13 瀏覽: 15447 次
唯楚有材于斯為盛 獨占鰲頭我等爭先
人才的搖籃 精英的熔爐
湖北省沙市中學是湖北省省級重點中學,全省第一所示范高中,是全省培養院士最多的中學。
沙市中學是“人才的搖籃,精英的熔爐”。
一、學校概況
湖北省沙市中學(原“湖北省沙市三中”),創辦于1941年11月,至今已走過64年的歷程。1953年
學校
被確定為全國200所重點中學之一(全省僅三所),是湖北省省級重點中學。1986年榮獲“全國教育系
統先進
集體”稱號;1993年4月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普通中學示范學?!狈Q號,成為全省第一所獲此殊
榮的中
學;2001年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教育科研五十強”學校。2002
年學校
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中小學“名校六百家”之一。2003年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經過對我校的復評,再
次確認
我校為省級一等辦學水平,省級“示范學?!狈Q號。至2005年,我校連續被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因辦
學業績
突出,兩次受到國務院嘉獎。2005年我校被武漢大學評為“優質生源基地”。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
新與實
踐活動中,我校被評為科技發明創新先進單位。
二、雄厚的師資隊伍
我校有在職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90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全國模范教師”1
人,“全
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優秀體育教師”4人,“湖北省勞動模范”2人,“湖北省優秀德育工作者”3
人,湖
北省名師1人,湖北省優秀教師7人,3人被確定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跨世紀學術和學科帶頭人”,1
人被確
定為“湖北省科研興教學術帶頭人”。荊州市“明星教師”、“骨干教師”67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
才”3
人,市“教育專家”1人。
沙市中學的教師隊伍是一個樂觀進取、追求卓越的集體,是一個勇于創新、團結合作的團隊,我們
在教育
教學上不斷進步。沙市中學的教師熱愛生活、多才多藝,在各種文體活動中展現自己的風采。我校教工
隊獲得
“荊州市市直學校”第一屆足球、籃球、排球三個比賽項目的冠軍,獲得“荊州市市直學校”女子健美
操比賽
的特等獎,教工乒乓球隊獲得荊州市乒協精英賽亞軍,教工女子羽毛球隊獲得荊州市羽毛球俱樂部女子
團體賽
第一名。在2004年荊州市乒協“陽光電力杯”乒乓球聯賽決賽中,勇獲男單冠軍。
三、先進的辦學理念
我校遵循“主動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先進的教育思想,遵循“加強管理求規范,深化改革謀發
展”的
工作思路,培養高素質、國際化的中國人。學校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遵循學生
的身心
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以學生發展為本,實施了“面向全體、全面關心、分類推進、各得其所”的培養
原則。
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基本形成“全面打好基礎,發展個性特長,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和諧發
展”的
辦學特色。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家長滿意的校風,社會傾慕的質量,科學有序的管理,美麗如畫的校
園”。學
校對社會的承諾是“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送得出”。學校的校風是:“勤奮、守紀、活潑、創
新”。
四、美麗的校園環境、完善的教學設施
1、美麗的校園
沙市中學綠樹掩映,芳草如茵,四季花香,空氣怡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特色突
出、環境
優美、小巧玲瓏的校園新貌。學校綠化面積4.1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1%。造型別致的文化長廊
與周圍
的叢叢修竹、郁郁松柏相得益彰,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成為師生學習和休息的絕佳之境。
2、先進的教學設施
我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電教館、逸夫樓、行政辦公樓的基礎教學設施;建立了新型的
人工草
坪足球場、塑膠田徑場和能夠承接全國大型比賽的綜合型體育館,居全省領先地位,2004年我校承接了
全國女
子少年籃球比賽和湖北省第四屆中學生籃球賽等大型賽事;圖書館藏書14萬多冊,實驗儀器和電教設備
均達到
國家一類標準。先進的教學設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為學校高質量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3、打造數字化校園
我校35個教室設施實現了數字化,全部教室配備了電腦、投影儀、實物展示臺等全套多媒體輔助教
學設
備,教室通過互連網,可以利用無限的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
由計算機、網絡技術設備和軟件等構成的主干千兆的學校計算機校園網(240個信息接入點)已投
入使
用,并與因特網相連。我校還建立了雙向閉路監控及電視系統、一間演播室、一間多動能報告廳、兩個
學生計
算機專用教室、教工電子備課室,各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建立了遠程教育衛星接受系統,基本實現了
教學、
辦公數字化;我校還被確定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絡教材實驗學校”、“北京首信華元科技信息技術教
育實驗
學校”。
五、高水平的教育質量
我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遵循育人規律,重視學生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斷追求卓越,
培養了
大批優秀畢業生和社會精英。
1、人才的搖籃
1996年以后,我校高考成績在全省一直位居前列,其中高分率在全市同類學校保持領先。重要原因
是我校
辦學理念具有前瞻性,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同步發展,高考成績不斷攀升,取
得辦學
的主動權。
我校培養的學生素質全面,重視學習策略和學習品格的養成,目光遠大,持續學習能力強,對高校的學
習能很
快適應,很多學生連續深造。我校的學生普遍心理健康,樂觀向上,愛好廣泛,能很快融入社會,學生
一般都
能獲得屬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取得較高的社會成就。
2、全省培養院士最多的中學
我校優秀畢業生中有四名兩院院士,他們是50屆校友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王明庥、52屆校友天津大
學博士
生導師葉聲華、55屆校友湖南農業大學原校長官春云、60屆校友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樊明武。湖北省教育
廳廳長
路鋼在我校舉行的第四屆中學生籃球賽開幕式上說:“沙市中學培養了四個院士,是湖北省培養院士最
多的中
學?!?
3、精英的熔爐
1997年以來,我校學生共奪得七名省級高考狀元,1997年趙晶同學獲得當年省文科狀元,1998年于
芳同
學獲外語專業全省高考狀元,2003年我校學生鄒怡蓉、石鳴同學以優異成績雙雙獲得湖北省理科、文科
狀元
(文科狀元為應屆狀元)。2004年我校學生石松榮獲湖北省文科狀元。此外,我校還有兩名同學在外省
參加高
考獲狀元。
我校是省級重點中學,培養高水平的優秀畢業生是我校的重要任務,造就社會精英是我們不斷的追
求。每
年都有大批同學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
學等名
校錄取。
2005年我校學生冉筱韜、劉保曉在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測試中成績優異,綜合素質突出,被確定
為中國
人民大學2005年自主選拔錄取資格生。八名同學獲得華中科技大學自主招生錄取資格,八名同學獲得華
中師范
大學自主招生錄取資格,四位同學被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提前錄??;十二位同學在由上海交通大學承辦
的冬令
營集訓中表現突出,獲得加分資格。
此外,我校三個年級共有20多名同學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著名高校錄取。
4、一流的競賽成績
1993年我校學生張俊安榮獲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第一名,吳翔同學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智力競
賽銀
牌。近三年來,林凌同學、方文雯同學和朱蕓慧同學分別獲得全國數學決賽、生物決賽和物理決賽銀
牌。2004
年我校應屆畢業生李超然同學在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全國決賽金牌,以荊州市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國
家集訓
隊。在全國高中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萬磊等五位同學榮獲全國二等獎,高翔等16位同學獲國家三等獎,
劉曉雪
等12位同學獲省一等獎,劉經緯等9位同學獲省二等獎。在2004全國英語能力競賽決賽中劉思佳等9位同
學榮獲
全國一等獎,費珠等29位同學榮獲全國二等獎。
在大連舉行全國英語口語大賽預賽中我校羅尚文同學表現突出,進入總決賽,并于12月4日在上海
舉行的
全國英語口語大賽總決賽中表現優異,榮獲三等獎。
從1985年至2005年,在全國高中數、理、化、生競賽中,共有920余人次獲全國一、二、三等獎。
六、走向國際化
為應對全球化,學校教育要走向開放,培養具有世界意識和現代意識的高素質的、國際化的中國
人。
近年來,學校邀請50名美籍英語教師來校成功舉辦了六次“中國英語夏令營”活動。今年我校還將
繼續舉
辦第七屆“中國英語夏令營”活動。
我校常年聘請外籍教師在我校任教,先后有10名外教到我校進行英語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
積極
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高校常年在我校招生,我校已有50多名高一、高二的優秀
學生通
過選拔考試赴新加坡留學。本學年我校又有20多名學生通過考試。
從2004年起,香港中文大學將面對我校高三學生進行招生。
我校有三位領導分別到美國、日本、新加坡進行教育訪問,近年來學校接待了來自日本、愛爾蘭、
美國、
加拿大、韓國、墨西哥、新西蘭等國的參觀訪問團和友人。我校還被邀參加中美學?;锇槁摻Y活動。
2002年10
月,我校與新西蘭南坎特伯雷地區蒂瑪魯市男子高中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雙方互派師生進行交
流。
七、學生成長的樂園
1、重視德育,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我校德育工作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健全的德育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努力創造良好校園環境,緊
跟時代
步伐,逐漸形成了有特色的“習坎”精神和典雅的校園文化及優良的校風。
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規范的教育和管理,從嚴治校。
學校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設立學生心理輔導站,開展學生心理測試,團體和個別心理輔導,
對促進
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學校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2004年4月組織高一、高二兩個年級近2000名學生到武漢高校進行綜
合實踐
活動。2005年組織高一、二年級參加臺灣學者王才貴主講的“孩子一生接受最好的教育”。
學校堅持開辦“一校兩班”即團校、黨章班、“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訓班”,1999年以來在學生中發
展黨員
超過25人,應屆高三畢業生中又有5名同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學校重視法制教育和國防教育,每年組織高一新生軍訓,并進行實彈射擊。
2、教育教學形成特色,培養學生成才
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人格,多年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
一切”
的教育要求,努力探索素質教育的途徑。
學校以科研為先導,提出“科教興?!钡陌l展戰略,重視教育科研,積極參加省市課題的研究,努
力探索
教育規律。
我校通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研究性學習為突破口,推動學生自主學
習,以適
應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
我校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每三年組織一次“習坎科技節”,包括學
科競
賽,小制作、小發明、實驗操作能力等競賽,增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意識。
3、開展體育鍛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重視體育工作,以增強學生的體魄、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形成終身受
益的特
長。體育課除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任務外,準備開設學生感興趣的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健美
操、武術
等,讓學生自主選擇,通過三年的訓練,學習1—2項終身健身的技能。
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課,堅持做廣播操和組織廣播操比賽,并把陽光、綠草、空氣還給學生,
下午組
織校內的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聯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我校多次被評
為全國
群體先進單位。
我校體育競賽成績突出,田徑隊多次取得國家級及省市比賽好成績。2003年取得了湖北省重點中學
田徑運
動會團體總分第二,2004年將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中學生運動會;2003年我校又成功地承辦了第四屆全
省中學
生籃球賽,男女隊雙雙奪冠。
我校體育基礎設施完善,有6道300米田徑運動場一個,鋪設人工草坪和塑膠跑道,有5個籃球場,
一個足
球場,一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并建有一棟綜合性體育館,內設形體房、健身房、旱冰場和乒乓球
室。
4、組織學生社團,豐富校園文化。
為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學校支持和
培植學
生社團,把學生社團工作納入校本課程的建設內容。學校制定了《學生社團管理辦法》對社團進行規
范。現有
學生社團10余個,即習坎文學社,創辦了校園文學刊物《習坎》;習坎藝術團,包括舞蹈隊、管樂隊、
合唱
隊;學生廣播臺;足球協會和校足球隊,聘請英國籍職業教練(英華雙語學校外教)John Deegon 為球
隊教
練;乒乓球隊,由原八一隊選手、海南省隊教練夏琦為教練;羽毛球隊,聘請原湖北省隊隊員為教練;
籃球
隊,獲得湖北省第四屆中學生籃球賽男女冠軍;書法協會,組織校園書法大賽;美術攝影協會,組織校
園攝影
展;網絡協會,組織網頁設計比賽;動漫協會;建立英語角,組織校園英語劇比賽和英語演講比賽;組
織校園
卡拉OK大賽等活動。通過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涌現出一大批校園書法家、校園攝影家、校園歌
手、校
園作家、校園網絡大師、校園體育明星,特色教育和希望教育得到真正的展現,學生社團成為校園一道
道亮麗
的風景線。
5、興辦科技活動,培養創新精神。
2004年我校組織學生以“變質量物體的運動”、“斜拋運動”為專題進行研修,并成功舉辦了“習
坎”杯
水火箭制作比賽。在第二十屆荊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李景鑫、宋飛、吳俊威老師輔導的
“水火
箭”制作競賽榮獲科學實踐活動類一等獎。
狀元榜
趙 晶 1997文科狀元
沈 思 1997理科狀元
于 芳 1998外語類狀元
魏翔宇 2000理語狀元
鄒怡蓉 2003年理科狀元
石 鳴 2003年文科狀元
石 松 2004年文科狀元
2005年赴新加坡留學
黃 晨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喬裔連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王 奇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彭 玉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葛瑞曦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王 楨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
周沛華 新加坡國立大學
閻 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桂 林 新加坡國立大學
王 可 新加坡國立大學
吳 琦 新加坡國立大學
付逸雪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徐 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李 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陳 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余源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程晶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2005年自主招生
冉筱韜 人民大學
劉保曉 人民大學
梁 瑩 華中科技大學
徐佳強 華中科技大學
周 翔 華中科技大學
葉 亮 華中科技大學
陳姍姍 華中科技大學
汪 辰 華中科技大學
皮定業 華中科技大學
孟憲柱 華中科技大學
孫 穎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卓 婭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張 凡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雷澤宇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蔡舒婧 武漢大學
蘇鈴桐 華中師范大學
強春琳 華中師范大學
李 欣 華中師范大學
陳 好 華中師范大學
崔 靜 華中師范大學
張書杰 華中師范大學
侯姝婷 華中師范大學
王翔瓊 華中師范大學
高水平運動員
張有志 國家一級運動員
馬 明 國家一級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