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學報(67—1)
發表: 2010-08-03 10:38:21 瀏覽: 10068 次
沙市中學報(67—1)
畢業寄語
鄧北平
2007屆高三年級的同學們:
你們即將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衷心的祝賀與祝福!
燕來無聲,燕去無痕,但卻使天空更加美麗。 幾年前,你們像雛燕一樣來到學校,開始煉就飛翔的翅
膀。寒來暑往、歲月匆匆,你們用青春與母校共度,收獲了豐富的知識,見證了母校日新月異的變
化,你們成熟了,母校美麗了。
如今,你們即將展開堅強的翅膀翱翔天際,前進的道路上,母校將與你們同行。
同學們,習坎精神會與你們同行。“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這是母校的
精神,是激勵你們成就未來、實現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60多年來,她為來到這塊土地上的莘莘學子
提供了最豐富的營養,造就了習坎人高瞻遠矚的視野、海納百川的胸懷、自強不息的信念,帶給習坎
人不斷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追求卓越的動力。 請記住它,讓它伴隨著你,你會永遠有前進的方向;
讓它伴隨著你,你會永遠有拼搏的力量;讓它伴隨著你,你會永遠有飛翔的希望。
同學們,母校的情誼會與你們同行。在這里,你們有過難忘的師生情同學誼,請不要忘懷,不要
忘記因為母校而有過的那些屬于你們自己的情和誼。對于你們,母校會有永遠的愛與關懷,會有不變
的牽掛與期待。過去的幾年,母校因為有你們而更有生氣,因為有你們而更顯活力。如今,你們就要
踏上新的征程了,請帶上母校的祝福,祝賀你們帶著微笑走出校園,祝賀你們帶著睿智登上更高的人
生階梯,帶著自信邁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希望你們追求卓越、勇擔責任、銘記感恩,用智慧鑄造輝
煌,用誠信贏得未來,用感恩贏得喝彩。愿你們飛得更高。
你們一定能飛得更高!
簡訊:
新加坡立化中學校長訪問我校
2007年5月7日,新加坡教育部顧問譚德明先生、新加坡立華中學校長易素雯等專程抵荊,感謝多
年來我校為他們輸送了大批的優秀學生。
新加坡立華中學是新加坡六大著名中學之一,該校于2006年取得了新加坡大學免試資格,今后學
生(包括中國留學生)可以直升大學。2004年6月,沙市中學同新加坡國立立化中學達成協議,自2004年
起,立化中學每年在我校新高一學生中考核選拔學生赴新加坡在該校免費修完高中課程,所需費用由
新加坡中華商會提供(含獎學金、生活津貼、醫療保險、一個來回的往返機票等)。我校到目前為
止,已經輸送了約30名學生到新加坡。考取立華中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可獲40萬元獎學金。此舉是為
了在我國發現更多的優秀人才,改善該校的生源結構,并進而為新加坡高等教育儲備優秀生源。
祝賀我校王翠娥老師被評為荊州市2007年“十大母親”
荊州市2007年“十大母親”評選結果日前揭曉,5月13日晚,荊州市委宣傳部、市婦聯等單位在凱
樂大劇院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我校王翠娥老師獲“慈教媽媽”光榮稱號。
王翠娥同志1992年6月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由于立志獻身教育事業,畢業后分配到湖北省荊州中
學任教。2003年7月,為方便照顧愛人和孩子,調到湖北省沙市中學任教至今。丈夫朱勝祥也任教于湖
北省沙市中學,兒子朱沛就讀于沙市第一中學。多年來,王翠娥同志以德施愛,默默奉獻,安心做好
老師、女兒、兒媳、妻子、母親等各種角色,為創建和諧的家庭、和諧的班級、和諧的校園和和諧的
社會盡了自己微薄的力量,是荊州市一位稱職的普通市民。
一、教書育人,執著杏壇終不悔
王翠娥同志是一位中學地理高級教師,早在荊州中學任教時,王老師就以專業知識扎實、教學嚴
謹、愛 學習、勤鉆研而聞名。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王老師的教學,師生配合相當默契,學生的成績上升
很快,班主任都爭相要王老師帶課,她所帶的學生有相當多的人都考入了國家一流大學。王老師熱愛
教學事業,總是想方設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她是荊州中學最早使用多媒體
做課件教學的老師之一,她的教學比武課、研究課多次獲荊州市一等獎,她所寫的論文也多次在國家
級刊物上發表。
調入沙市中學后,王老師除了繼續擔任地理教學工作以外,還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她用她的知
識、愛心和責任心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受到了學生、家長和同行的好評。她認真對待每一個學
生,做好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工作,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在沙市中學健
康成長。學生們樂意在她的班上學習,甚至親熱地稱王老師“娥姐”,家長們也放心把孩子交給王老
師。學生們思想上有什么疑惑,王老師總是隨叫隨到,熱情與學生們談心;學生們學習上有困難,王
老師總是無私地為學生們輔導。其他班級的學生和家長也仰慕王老師的教學,希望請她做家教,而她
總是在學校無償的為學生輔導。
由于王老師執著于她熱心的教育事業,教育教學業績突出,她先后被荊州市教育局評為第一屆、
第二屆骨干教師,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
二、心中有愛,和諧家庭歡樂多
王翠娥老師的家庭是一個大家庭,她自己有八個兄弟姐妹,愛人家有五個兄弟姐妹。王老師除了
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外,用愛心協調好娘家和婆家的關系,整個大家庭過的很融洽,熟悉王老師的人
都非常羨慕她們的家庭。
王老師愛自己的家庭,在緊張的工作之后,她把收拾家庭做為一種樂趣。到過王老師家的人都
說,王老師的家雖然不大,但布置的很溫馨,收拾的很干凈,過的很舒適。王老師積極支持丈夫的工
作,丈夫在單位很忙,很少能在家做家務,她總是無怨無悔地默默操持家務,想方設法安排好生活,
讓家人營養更加均衡,身體更加健康。王老師非常孝敬自己的母親,逢年過節她總是要回到京山老家
看望,她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處得也非常和睦,誰家有困難她總是熱心幫助,解囊相助。王老師對待
公婆孝敬有加,在婆婆得了糖尿病后,王老師雖然由于工作關系不能請假照顧,但她經常陪丈夫回仙
桃老家看望,每次都給幾千元婆婆,要她安心看病養病,堅持吃藥,把生活開好點,力爭早日康復。
她和婆家的親人也相處的很融洽,幾個侄兒也都是在她身邊讀書的。
王老師熱心公益活動,經常主動打掃樓道衛生,協調鄰里關系,主動為一些公共事務出謀劃策,
出錢出力,得到了鄰里們的好評。。
三、教子有方,嚴愛有加顯智慧
兒子朱沛自幼頑皮,三歲前由于經常生病,爺爺奶奶對他溺愛無度,院子里的人都說很少見到這
么喜歡哭和鬧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后,王老師覺得這種狀況必須要想辦法改變,否則孩子長大后很難
成材,很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王老師重新學習有關幼兒教育的有關知識,工作之余,
舍棄一些娛樂活動時間,盡最大努力陪兒子。
在幼兒園期間,王老師從兒子的基本行為規范入手,要求他講衛生,懂禮儀,主動和小朋友們交
流玩耍。王老師一邊在家里嚴格要求孩子,還經常到幼兒園找老師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辦
法。在王老師的細心照顧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下,小朱沛徹底改頭換面,變成了講文明、懂禮貌、愛
學習的好兒童,在幼兒園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節,朱沛光榮地被評為 “荊州市十佳兒
童”。
由于在幼兒園階段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王老師一如既往的教育下,朱沛上了小學后
學習的相當輕松愉快,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并且愛好廣泛,喜愛籃球、
書法、薩克斯管。朱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書法,很快他就癡迷其中,并樂此不疲,顯示出了在書
法方面非凡的能力,受到荊州市書法界的關注。2004年,還在沙市實驗小學讀小學四年級的朱沛就代
表荊州市和湖北省參加了由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第七屆藝術節“群星獎”比賽,并獲得湖北省唯一的一
塊少兒書法類“群星獎”金獎,在荊州書法界引起了轟動,為荊州市掙得了榮譽,受到了荊州市委宣
傳部、文化部的表彰。2005年6月,在朱沛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節前夕,朱沛由于品學兼
優,被評為“荊州市十佳才藝好少年”,并參加了荊州電視臺“小鬼當家”欄目的活動。
升入到沙市一中后,朱沛保持了旺盛的學習態勢,學習成績一直相當優秀,每次考試均保持班級
第一名的好成績。薩克斯管的演奏也日益成熟,獲得了九級證書。孩子也更加知書答禮,生活自理能
力、主動學習能力也日益提高。
兒子一點點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許多老師的培養,但也無不凝結了王老師做為一個母親的心
血。人們都在羨慕朱沛的同時,也紛紛向王老師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王老師也樂意向更年輕的媽媽
們傳授教子的心得。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王翠娥老師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她總說“心中有
愛,溫柔相待”,她以德施愛,為自己的家庭營造了溫馨的氛圍,為自己的兒子提供了發展的動力,
為自己的學生提供了成長的廣闊舞臺。這樣的母親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雖然她們默默無問,但我
們堅信“一個好的女人就是一所學校,一個好的女人就是一個家庭”,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的存在,才
有了一個個幸福的家庭、文明的單位和和諧的荊州。
我校52屆校友、中國工程院葉聲華院士回母校參觀
2007年5月21日,我校52屆校友、中國工程院葉聲華院士回到了母校看望了師生。在學校領導的陪
同下,葉聲華院士參觀了校園環境和學校修繕一新的實驗樓和其它的設施建設,評價說實驗室比他的
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都還好,葉院士還與正在做實驗的師生一起留影留念。
熱烈祝賀我校榮獲“中國百強中學”稱號
4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的第二屆中學名校校長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百強中學發
布會上,我校被評為中國百強中學,鄧北平校長上臺領獎并作為代表在論壇上作了“名校之名”的主
題演講。據悉,此次評選湖北省有華師一附中、黃岡中學、武鋼三中等六所優秀中學。
我校共青團獲“荊州市紅旗團委”光榮稱號
在2006年度共青團工作中,我校團員青年積極響應上級團組織和學校黨委要求,努力學習,積極
投身社會實踐,受到了團市委和教育局表彰,被授予“荊州市紅旗團委”光榮稱號,黃超然同學被評
為“優秀團干部”,蘇喆同學被評為“優秀團員”,韓靜也、黃曦、丁聲捷同學被評為“優秀學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