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學報(71—3)
發表: 2010-08-03 10:42:31 瀏覽: 9801 次
沙市中學報(71—3)
走進《論語》(八)
語文教研組 趙五藝
21、【原文】哀公問曰:“何為民則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
則民不服。”
【譯文】魯哀公問道:“要做些甚么事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
來,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從了;若是把邪曲的人提拔出來,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會不
服從。”
【讀解】在孔子的言論中直接集中地談到政民關系的地方并不很多,相較于孟子則顯得較為零
散而不系統。但就“仁”及“仁政”的核心思想而言,孔孟則是一脈相承、一體相通。說到底,執政
治國的首要目的不是別的,只能是為民,民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關
鍵在于民的地位如何。孔子認為,百姓是否相信并服從某一政權的領導,就看該政權是否能正確地處
理好領導干部的提拔和任用。任人為賢還是任人為親,舉賢薦能還是嫉賢妒能,本質上講關涉到一個
國家、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是否執政為民的大事。換言之,什么樣的人處在社會的怎樣的位置也決定
了該社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服程度。
有一個事實引起了我們的思考。2007年公布的中國富豪榜昭示世人中國的億萬富翁人數已僅次
于美國。十個最富的人中有六人主營或兼營房地產。這似乎在告訴我們,這樣的人就是當今社會的能
人、高人,是老百姓仰慕的榜樣。事實上如果是像柳傳志、袁隆平等人位居榜首則說明是科學技術成
為第一生產力推動的結果。現如今靠技術含量相當低的房地產業成為中國富豪榜榜首的確讓老百姓難
以接受。當然并不是說這些靠房地產暴富的人都是邪曲之人,但是否都是德才兼備之人則值得打問
號。其實在當下中國這樣的事許多領域都存在:有才的不如有關系的,有關系的不如有實權的;有小
權的不如有大權的,至于這些掌權人是否有德有才只有靠實踐證明事實說話了。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在
公布出來的那些巨貪們貪污受賄的天文數字之前目瞪口呆,以致再面對如此數字時,除了長嘆一聲之
外,所剩的就是習慣乃至麻木了。
為什么會造成上述荒唐卻又鐵一般的事實,想想孔子的話,能不能讓我們在樸素而又簡單的真
理面前冷靜反思,深深懺悔呢?
22、【原文】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
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譯文】季康子問道:“要使人民嚴肅認真,盡心竭力和互相勸勉,應該怎么辦呢?”孔子
說:“你對待人民的事情嚴肅認真,他們對待你的政令也會嚴肅認真了;你孝順父母,慈愛幼子,他
們也就會對你盡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們也就會勸勉了。”
【讀解】季康子是魯國大夫,魯哀公時的正卿,是魯國當時最有政治勢力的人。作為封建時代
的統治者能夠就如何使老百姓忠于國家,努力做事,和諧共處的事求教于人,這本身就值得我們思
考。而孔子的問答既直率又實在,沒有空洞的口號,沒有蒙人的說教,這又值得我們思考。一言以蔽
之,執政者能做個好領導,群眾就能做個好公民;你能認真努力,敬老愛幼,舉賢育人,百姓就能嚴
肅認真,盡心竭力,相互勸勉。
泱泱華夏,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本質上都在演繹著一個道理:國家的和諧進步取決于執政者
的德行修為。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為我們講述了無數個各級官吏如何執政為民的故事。縱觀二十五
史,置身于那些感人至深的傳記故事里,我們看到了智慧、德行、修為如何為民帶來福祉,如何昭示
著一代又一代后人去為民造福,推動如此龐大的國家向前行進。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毛澤東的
“為人民服務”,從歷史承繼的意義看,都有著明確的思想內核。
當然要使所有的執政者,各級領導干部都能全心全意秉承為民的思想,都從內心去為老百姓做
好事做實事,而不是把人民當做一面謀取私利的擋箭牌,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只有到了一切權力
都能掌握在每個公民手中,領導干部只是一個純粹的服務者、執行者而不是所謂的權力者的時候,國
家的文明進步才真正達到了理想的境界,天下為公才不是一句空話。
地理學習,路在腳下(續上期)
闡釋就是對描述的事實進行原因的探討,回答的是為什么的問題(why)。
我們在描述和闡釋時要注意的基本規范是準確和完整,也就是該有的不可缺,不該有的不能
留。這些訓練不能僅在作業和考試中訓練,而應該在平常的課堂中,通過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積極舉手發言這一重要環節來實現。
預測對于同學們今天來說就是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決一些新情景中的地理問題,也就是我們
通常所說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提升這種能力,要求我們平常做有心人,能結合學過的東西關注我們
的生活。比如,當學過月相變化規律后,早晨上學和晚上放學時,我們關注過天空中的月亮,并與所
學的知識進行對接過嗎?學過天氣系統的知識后,當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中呈現天氣形勢圖時,
我們是否很興奮?
我將高中地理學習的宏觀目標和過程體系概括成表1,目的在于使同學們在學習的實踐過程有藍
本,能力培養有針對性,實踐過程真正有效。
表1 地理學習的宏觀目標和過程體系
3、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時空分布規律是關注的重點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時間和空間的分布規律是地理科學關注的重點,也是我們學習的主體內容。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時間分布規律多用"××變化曲線(或折線)圖"來呈現信息,我們在描述規
律時,關鍵是要確定時間尺度,是日變化,還是年變化,還是年際變化。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表現為兩種情形,一種是連續分布,一種是不連續分布。連續分布
規律多用等值線圖(如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呈現信息;不連續分布多用"××分布
圖"呈現信息。我們在描述空間分布規律時首先要確定空間位置,其次注意表述的規范。
地理空間位置的確定層次復雜,要看具體的問題情景,但概括起來最為基本的就是這樣幾種情
形:半球位置(南半球或北北半球;東半球或西半球),緯度位置(具體的緯度或緯度范圍;高緯度
或中緯度或低緯度;溫度帶;降水帶),海陸位置(沿海或內陸或××島);高程(具體海拔;地形
類型)。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分布規律的表述規范,可以用以下的語言結構模式:
連續分布的語言結構模式:××(地理位置)××(地理事物或現象)××(特征)。如地勢
分布規律,我們的用語是"××(地理位置)地勢(或海拔)高(或低)",有了這個結構模式,我們
來描述地勢特點時,首先在等高線圖上找高和低的地方,然后在按一定要求確定地理位置(或地理方
位,或海陸位置等),最后套用用語模式表述。
不連續分布的語言結構模式:××(地理事物或現象)集中(或主要)分布在××(地理位
置)。如城市分布規律,我們的用語是"城市主要(或集中)分布在××(地理位置)",有了這個結
構模式,我們面對一幅某個地區的城市分布圖時,會首先注意圖中哪個地方城市的圖例最多(或最密
集),接著按城市的區位原則來確定位置(或緯度;或海陸;或地形;或交通線等),最后套用用語
結構模式表述。
其實同學們在學習的實踐中可以歸納出更多、更好的一些表述的語言結構來引導我們的思維,
規范我們的表達。
三、明確作業和單元測試目標,不做無效的作業,單元考試永遠滿意
大多數同學將作業和單元測試的目標確定為一致,這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學習績效,也影響了補
救行為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時間長了,自信心嚴重受挫,自我認知出現偏差。
作業誤區:作業必須全對。完成作業是學習的唯一目的。做作業時一不懂就問。寫在作業本上
了就算完成了任務。
我們的作業目標是:弄懂、弄通所學的知識,查漏補缺。每個同學會存在差異,確保基礎知識
和基礎題過關。
我們的作業策略和過程是:先復習再做作業,若時間緊可以通過作業完成復習。
我們的作業五步曲:獨立作業→查書和筆記作業(題目做上標識)→看參考答案作業(題目做
上標識)→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看作業(歸納總結解題策略和思路)。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要
把握好時機,不要一不會就問,而是將存在的障礙先記錄,待老師評講后,自己還是沒明白或老師的
評講沒有涉及到自己的問題,這時問,針對性強,收益最大,時間也是最節省的。
單元測試誤區:一定不失分。每題都同等對待。每題都想做到萬無一失。思考時謹小慎微,故
步自封;作答時隨心所欲。考完后只關心分數和名次,沒有單元查漏補救措施。
我們的單元測試目標是:獲得最好的分數,不留或少留遺憾。獲得考試的感覺。為單元學習狀
況留下第一手材料。
我們的單元測試行為過程:思考時要"洋洋灑灑",思路開闊,作答時要謹小慎微。三次掃描完
成答題,先做最熟悉和最容易的題目→再做可以做出來的題目→最后試試難以對付的試題。想到了的
就寫,不要留空白。考后補救:依據分數和名次明確自己本單元知識和能力水平達到了什么程度,及
時補救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漏洞,較高要求的漏洞在老師評講中體會,做上標識,隔段時間要重新
看看。
最后,給同學們一個建議:大聲地告訴自己:"學習地理,我照樣是最棒的!"經過一段時間的
學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自豪的說:"學好地理,其實路就在腳下!"
與高一同學談高中生物學習
生物教研組 劉仁宏
眾所周知,生命科學是二十一世紀發展最快的學科,而且生命科學必將成為決定國家和民族發
展的最為重要的科學制高點。學好生命科學,對于我們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和更好地實現個人
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借這個機會與大家談一談高中生物學的學習。
一、培養自己對生物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這話大家都知道。有了興趣,才愿意學習。愿意學習,才能找到學習
的樂趣。有了樂趣,才能長期堅持。長期堅持,就能產生較穩定的學習興趣,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
行為,這是成長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培養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可以試著對發生在身邊的生命現象、聽到或學到生物學事件多問幾個
為什么,諸如子女為什么會像父母?人為什么會患上“白化病”、“糖尿病”、“癌癥”?國家為什么
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么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為什么我們要保護鳥類、保護生態環境?為什么有人
說“菠菜和豆腐不能在一起吃”,又有人說“菠菜和豆腐在一起吃才是科學的吃法”?究竟誰說得對?
為什么打預防針就可以預防疾病?它能預防所有的疾病嗎?它能永久有效嗎?感冒了為什么會發燒?
發燒是有害還是有益?……這些問題你想過沒有?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你找到答案了嗎?到高中生
物學教材上、到高中生物學課堂上找找看?
二、了解生物學學習方法
高中生物學習重在理解,要養成思考的習慣。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
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不能單靠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深化理解,融
會貫通。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勤于思考,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生物學學習同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總的方面,要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反思、再
復習鞏固、再練習深化提高等環節。細節上,要重視聽好每一節課和做好每一道題。
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合作學習,要注意與教師、與同學的合作和交流,不要怕出丑,要敢于發
表自己的見解,要勇于質疑。要注重和老師、同學共同分析、理解,共同進步。對待現實事物和現
象,要有問題意識,要有意識地用生物學的眼光去審視,在情景之中培養探究精神。要重視過程學
習,加強情感體驗,側重感悟提高。
學習高中生物學要勤動手、多實驗、細觀察、善總結,要注重獲取直接經驗,培養實踐能力。
還要注意生物的知識和方法與其它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的交叉與滲透,要相互借鑒,觸類旁通。要從細
微處加以比較和思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方法,增強創新能力。還要注意經常進行發散性思維和創
造性思維的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到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
和理論系統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不會有一個現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只有每個人根據自
己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三、提高解題能力和技巧
生物學的高考試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其中,非選擇題有填充、分析說明、實驗
探究等幾種形式。
題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題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審題,要準確把握題意和命題教師的考核
意圖;第二,要明確生物符號的特殊含義和正確寫法,要區分對立概念和相似概念,要了解概念之間
的關系是并列、遞進還是包含關系;第三,要注重分析歸納和邏輯推理,聯系學過的生物學基本概念
和基本原理確定答案;最后還要注意準確規范地書寫。
四、樹立學習信心
常言道: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我們樹立學好生物的信心,同時也要有足夠的心
理準備。學好生物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會遇到困難,肯定會受到挫折,但要永不言敗,永遠追
求,增強自己抗挫折的能力。要認識到學習是一個過程,只要積極投入,你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
度和價值觀都會發生積極的變化。學習的結果也是多元的,收獲也是豐富的。在學習的階段性檢測
后,和自己的過去比一比,掌握的知識豐富了,解題的方法增多了,感覺自己提高了,你離成功也就
不遠了。
祝愿大家在習坎園愉快而有意義地度過值得自己回味一生的三年時光,在2010年的高考中取得
優異的成績。
讓沙市中學因你們而驕傲!